李伟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尊敬的陈昌智委员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又重聚在美丽的钓鱼台,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出席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五个年头,几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成效,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国际格局出现大调整和深层变化,逆全球化迹象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如何?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年的论坛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及宏观形势展开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下面我想就“一带一路”推进谈三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第一、尽管国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层变化,共建“一带一路”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的恢复增长,但效果至今来看并不理想,差强人意。全球经济增长仍处于低位徘徊。这既加深了相关经济体既有的结构性矛盾,也催生了新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国家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危机。在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大挑战的过程当中,伴随出现的历史上少有的理念、政治主张、政策等方面的冲撞,尤其是一种对全球化悲观失望的情绪正蔓延,逆全球化的政策政治主张似乎越来越有市场,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层也越加明显。英国脱欧,脱欧派获胜,特朗普赢得大选,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全球化前景的担忧,可以想见致力于推动于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必将遇到新的挑战,甚至会遭到严重的阻碍,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务实,有效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我想从四个方面佐证这个结论。
 
        第一、扩大和深化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类在追求进步,创造美好的生活过程当中需要合作,也能够合作。在交通不便利的2000多年前,古代东西方人民开辟了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不仅拓展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汇、交融。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写到由于以前生活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急剧便利,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主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回顾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各国间合作都曾遇到过困难和障碍,有时还会因为战争、天灾而中断,但是人们总能克服合作当中遇到的挑战,不断扩大合作的范围,不断丰富合作的内涵,不断把合作推向人类发展的更高阶段。
 
        当前各国之前的合作尽管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和摩擦,但无论如何在当今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和文化的交流,在平度、广度、深度上都大大高于一多百年前,大的高于两千多年前。
 
        第二、扩大和深化合作是迫切的现实需要,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摆脱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是各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无论从理论逻辑来看还是从我们发展的实践来看,全球化将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将增进人类的总福利。逆全球化而动,只会拖延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复苏的进程。目前全球化所有遇到的障碍,原因在于全球化红利在国与国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没有公平的分享。未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改进推进全球化的方式方法,使之汇集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民,而不是拒绝合作,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扩大与“一带一路”合作,将具备越来越优越的条件。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海洋运输技术的快速进步,各国的产业主要是向沿海地区集中,各国的经济往来通常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沿海地区之间,内陆地区相对被边缘化,这些地区之间以及他们与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的重要性也相对弱化。随着陆路因素技术,特别是高铁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组织方式当中的大范围运用和海天连运的发展,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从物质条件上来看,“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都将会有越来越强的支撑力量。目前以重庆、郑州、成都、武汉等城市为试点的中欧班列可到达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八个国家的13个城市,在2016年一年当中,中欧班列开行了1702班次,预计2020年年开行量将达到5000次左右。
 
        第四“一带一路”合作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创新的区域合作的机制,崇尚和平发展,开放包容服务共建,互利共赢的精神,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愿意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共建当中,有40多个沿线国家和我国签订了各种形式的合作文件。去年年底,联合国193个会员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联大的决议,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要在合作中发展机遇,创造机遇。我准备从三方面来简单谈一下。
 
        一是“一带一路”首先要抓住已经看得见的机遇,抓紧展开合作。比如说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机遇,展开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过程当中,基础设施落后,使这些国家发展的短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愿望迫切,而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比较强的竞争力,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国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了一批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美国的记录,杂志发布的2016年年度的全球承包商250强当中,中国有65家企业上榜,数量居世界第一。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沿线国家新签工程合同达到了1.2万份,累计合同金额达到了2715亿美元。
 
        再有要抓住产业发展方面的机遇展开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在沿线的65个国家当中有4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低于我国,他们过去都是资源输出型的国家,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剧烈的波动,使他们越来越重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而在工业化方面相对落后,我们有技术优势、产业配套优势,也有更丰富的发展经验,在这个领域我们和他们合作的空间是极为广阔。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要善于发现已现端倪,尚未显现的,逐步扩大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习俗多样,信息交流不便,相互之间的了解可以说并不充分,不仅不太了解合作伙伴在发展方面的需求,而且也不是很了解合作伙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合作,扩大交流可以加深彼此的认识,发现那些已经存在尚未显露的发展行为。不接触、不合作,有一些合作的机遇就很难,我们永远无法发现、无法知道。比如有一年我们中心的访问代表团,我带着到乌克兰去,通过交流、座谈和现场考察,我们当时感到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两个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乌克兰富得流油的黑土地是我们在农业领域扩大合作的重要的机遇。回来我们上了一个报告来推动中国和乌克兰的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国务院几个领导也批了,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当时他们感到多年来想推进,但是抓不住契机,正好利用这个报告,国务院几位领导批复、推动下,在商务部等大力支持下,当时建立了与乌克兰在农业方面的战略备忘录规划,但是也很不巧后来乌克兰发生大事以后,这个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新疆建设兵团有几个企业建立了比较大规模的一些项目,但是没有更进一步的推进,但是就是在深入的调研过程当中能够发现进一步合作的机会。这样的例子我相信各个部门,我们各个企业都有很多。
 
        三是共建“一带一路”要敢于创造新的机遇,不断深化合作,有一些潜在的合作机会由于受到现有投资贸易政策的限制,而不能成为现实的合作机会,通过政策沟通可以消除政策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把潜在的合作机会变成现实的合作机遇,这种合作新机遇我们称之为政策创造型新机遇。还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和各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市场空间的扩大,一些新的合作机会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现有的合作范围也将不断的扩大,合作的方式也将不断创新。比如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通常表现为商品的互通有无,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除了表现在货物的贸易上还表现在服务贸易上和相互的投资上,这种变化就是发展带来的,这是发展带来的变化也在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提升。所以我们把有发展带来的合作新机会,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创造型新机遇。
 
        第三、中国企业既要在“一带一路”合作当中发展壮大,更要推动合作项纵上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会。中国企业要利用好这次机遇,不断的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要利用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产能合作,让闲置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利用海外低价的要素资源,通过在更广大的呈地域类优化产业链的空间布局,来应对国内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的压力。要利用发达国家结构调整的机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销售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与沿线国家进行持久的合作,才能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向更深层次的更高水平。
 
        在这里可以对比,我们沿线前面提到的44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好象我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个时候,而我们可以像是中高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方面我们和他们的合作的机会实际上是很多的,也可以进一步的发现。
 
        前年我到越南调研,和他的中央经济部部长王庭会(音)举行了一次会谈,越南他和我们在改革方面不一样,他在党的政治改革方面的好象显得步子大一点,但是他们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实际上是党的权利大的多,所以他们中央经济是党的机构,我跟他会谈的当中,当时有一个情况,我们的贸易顺差很大,他的逆差很大,我们大概2014年的时候是65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总量,但是我们对他出口要500亿美元,从他们进口150亿美元左右,这样有350亿美元的贸易顺逆差,他一开始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情绪,这么大的逆差,我们两国贸易要健康等等,很有意见。我就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给他介绍了中国在八九十年代一直到后来新世纪发展的历程,我归纳的说你们现在所走过的路和我们八九十年代的那个情况几乎完全一致,你们和我们中国保持这么大的逆差,但是你也看到你们和美国保持三四百亿的顺差,就像中国一样的过去和日本、韩国我们自己的台湾长期保持大的逆差,但是我们和美国同样保持更高的顺差。你们如果不从中国进口,我看了跟我们进口的商品,大多数是半成品、原材料,你们不从我们那里进口这样的东西,你们怎么能够加工和美国保持这么大的顺差呢?而且我们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发展了自己,过去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工业配套最齐全的一个大国。
 
        这样给他讲了以后,他马上态度变了。他马上提出来,他说我要向政治局报告,如果同意和你们发展中心建立政策对话合作机制。后来他主动推动,我们也回来反映了以后也很积极。前天在大会堂最后在习总书记和他的总书记来访见证下,我和他们的中央经济部签订了合作机制。我说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在交流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把我们经验,我们走过的道路和这些沿线国家来推进,讲好中国的故事,就能够寻找更多的合作的机遇。
 
        在分享“一带一路”的机遇当中,中国企业要关注以下四点。
 
        第一、处理好自身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脆弱,沿线人民对本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历史上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自身的利润增长,而将污染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后果,当然我们国家也是受害国家之一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运营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做法。
 
        二是与当地的居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从国际经验来看,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让当地的民众分享合作所带来的福利增长,这些企业在当地就不大可能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发展。
 
         三是不仅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要在社会发展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应当把利润增长作为唯一的目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热心公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促进当地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发展。
 
        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实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这里面有很多都是社会发展,社会公益型的指导意见,中国企业应在落实意见当中有所担当。
 
        四是要增强规则意识。中国企业无论是开展贸易,还是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都要遵循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通行规则。中国企业应自觉遵行国际通行的规则,以自己的担当和作为,为建立一个有规则、有秩序、既竞争又合作的世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