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防控金融风险:中国与世界

        防控金融风险依然是一个全球性议题。虽然2017年全球经济可以说实现了广泛复苏,但风险隐患犹存且不可轻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过近十年的漫长调整,世界经济终于在2017年迎来大范围同步复苏,大约四分之三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前些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3.7%,比2016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弱和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的增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金融风险在全球风险感知度中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即使如此,我们绝不可忽视复苏繁荣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和其他风险。
       
        全球复苏的脆弱因子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最近发表的文章中一个鲜明的观点:复苏是真实的,那种脆弱也是真实的。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缓慢,中长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金融危机后,虽然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势头,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广泛存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尚显薄弱。另外,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低迷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世界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在演讲中也指出,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低位,仅为二战后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不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当前经济的复苏势头很可能难以持久,对此要高度警惕。
        二是宏观杠杆率显著攀升,金融脆弱性增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近些年来,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宏观杠杆率整体都有明显上升,有些国家、有的领域已达到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问题,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债务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杠杆率无度攀升不仅影响实体经济增长,还极大可能造成新的金融危机。
        三是资产估值处于高位,潜藏着快速回调的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多个国家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
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进程持续推进,并在不少国家产生联动效应,全球利率中枢将出现趋势性上升,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出现逆转,资产价格有可能突然调整,进而引发债务或货币危机。近期阿根廷、土耳其等多个国家货币快速贬值、资金加速外流,就是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警示。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应关注货币政策正常化中的资产价格调整风险。
        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蒙上阴影。贸易复苏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先导,经济复苏是金融稳定的基础。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呈愈演愈烈之势。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舞台的重头戏可以说就是维护自由贸易规则与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之争,甚至可以说是在紧锣密鼓声中刀光剑影依稀可见,人们对国际贸易复苏的前景不无担忧。IMF经济顾问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最近有一句不同寻常的话道出了这一担忧:“二战以后不断演变并孕育了世界经济空前增长的基于多边规则的贸易体系亦需要得到加强。然而它却有被拆散的危险。”我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增强维护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政策协调,切实维护和完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在合作中逐步解决矛盾和分歧。
        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也可能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这决非危言耸听。
       
        防风险:中国的行动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并致力于为全球金融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以完善政策体系、健全组织保障和加大执法力度为重点,采取多种手段强化防控金融风险。
        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体系。中共十九大之后,相关部门着力补齐监管短板,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监管政策。比如,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规范发展秩序,打破刚性兑付,约束影子银行无序扩张。出台《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股东监管,确立实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金融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这些关键性监管政策的及时出台,形成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严格监管政策的有效组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组织保障。去年,中国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了金融宏观管理领域的统筹协调和监管问责。强化了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职责,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合并原有的银监会、保监会,组建了新的银保监会。在加强综合监管的同时,分离行业发展与监管职能,分离监管规则的制定与执行。通过优化金融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强化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组织保障。
        提升风险意识,加大金融监管的执法力度。近些年来,治理金融乱象,防控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金融管理部门在完善监管规则的同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整治各类金融乱象的专项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比如,中国证监会在今年一季度对一家公司作出了56.7亿元的处罚,成为证监会行政处罚历史上最高额的罚单。“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严监管、强监管的态势下,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和监管套利大幅减少,金融业生态开始呈现良性变化。
        通过综合施策,中国的金融防风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宏观杠杆率趋稳态势基本确立。二是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三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再平衡取得积极进展。未来,中国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扩大金融业开放,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重大措施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同舟共济,加强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风险跨境传播和蔓延的趋势日益凸显,任何国家在风险面前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既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更需要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充分利用多边体系,广泛开展沟通合作,努力创建更加稳健的经济复苏环境。当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各国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需要每个经济体先办好自己的事,加强自身风险管控。目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都累积了不少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各国应根据自身特点,从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把握好化解风险的节奏和力度,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
        其次,应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外溢性不断增强,各国的金融稳定不可避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影响。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和维护金融稳定都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有效管控经贸领域争端,并加强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协调沟通,对于推动双方经济持续增长、夯实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应充分利用G20、WTO等各种多边合作机制,就政策溢出效应、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议题,开展广泛对话,寻求共同管控风险的有效举措。
        再次,夯实全球金融稳定机制,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携手应对危机,推动全球金融稳定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实现新的变革。比如,IMF进行了增资及份额和治理改革,危机救助能力得到提升。以美联储货币互换机制为代表,全球货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极大扩展。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稳定机制也进一步完善。未来,需要适应全球金融发展和稳定的新要求,围绕风险监测、早期预警和危机救助,全面提升全球金融稳定机制的效能,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国际金融组织的代表性、治理透明度和决策机制,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充满挑战,风险防控点多面广,要维护全球经济良好复苏势头,各国必须在坦诚相见、深度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携手合作,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