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领域盈利寒冬电力装备借力转型

        2018年一季度,我国发用电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长态势,发电量和同比增速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实现超预期增长。但考虑到此前连续三年增速低于5%的情况,目前的增速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契合了目前的经济新常态发展态势。
        中国电力市场的需求状况也影响到了我国电力设备的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调整力度加大,火电设备产量低速增长,对前期高速增长阶段积累的过剩产能形成了压力。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生产形势虽然较好,但总量不大,影响有限。

        喜忧参半 新旧动力替换加速
        2018年一季度,电工行业重点监测的产品中发电机组(水轮、汽轮、风力)、工业锅炉、电站用汽轮机同比负增长;电站锅炉、燃气轮机、交流电动机、变压器以及电线电缆等大部分产品保持低速增长。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比2016年提高了2000亿元,以致出现大面积亏损。从今年一季度反映来看,由于发电量的增长恢复,发电企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考虑到产业链周期性因素,我国几大发电设备制造商并没有受益于市场回暖,相反,行业企业新增订单下滑近一半。
        近年来,市场内需不足与产能过剩严重已经成为困扰电工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从2006年开始,我国火力发电设备产量连续12年超过1亿千瓦。与此同时,从2015年开始,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跌进4000小时以内,相比2007年,利用小时数下降了1000多小时,凸显了我国电力装备行业供过于求的情况。
       2017年,我国光伏装机增长5394万千瓦。替代火电成为新增装机最多的领域。但考虑到贸易摩擦、日本光伏补贴继续减少等因素,光伏的国际市场将受影响。此外针对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过快”、“补贴数额巨大”等问题,国家提出了严控光伏发电发展规模和速度,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规模管理的设想,以制约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如此,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下,我国光伏产业或将面临又一轮的供需失衡局面,加之此前国内市场已经充分释放,未来没有增量,企业现金流也将捉襟见肘,因此我国很可能陷入比2011-2012年更为严重的光伏寒冬。
        可喜的是,经过前一段时期的科技攻关,电力装备领域不少首台(套)重大装备进入批量应用阶段。比如核电方面:ACP1000应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环流二号主机真空室、300MW核电站用冷却剂泵组、华龙一号(ACP1000)电气贯穿件、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热气导管设备、蒸汽发生器主锻件、蒸汽发生器等产品在福清核电站获得应用,助力我国核电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输变电方面:在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上获得新的突破。比如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中的1000千伏并联电抗器、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以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装备中的750kV单相多级换流变压器、高压直流隔离开关、800KV主变压器等一大批关键部件都实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特高压工程的自主发展添砖加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条特高压清洁能源外送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3月份通过了收口审查,该工程于年内开工建设,将实现青海清洁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还有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也已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首个真正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将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形成一整套柔性直流电网的中国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国内电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困难重重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
       2017年的水电投资和火电投资,可以用“水火两重天”形容。水电投资微涨0.1%,火电则大幅下挫33.9%,是近年来最为剧烈的降幅。但二者均处于近年来投资低点,水电投资不足2013年历史高峰的一半,比2007年也低了200多亿元;火电投资首次低于1000亿元,不足2007年的四成。目前估计,水电投资可能已经触底了,而火电受“踩刹车”、去产能影响,未来几年可能还将进一步下探。
        首先,传统的发电设备行业特别是煤电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文件的(发改能源1404号文和1727号文件等)的影响,行业经营情况堪忧。
        具体来看,火电:国家严控煤电的存量及增量,并拟关停30万千瓦以下不达标燃煤自备电厂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建燃煤自备电厂;水电:2018年市场招标总容量预计在1000万千瓦左右,低于上年;气电:2018年预计市场招标总容量为800万千瓦左右,同比持平,但价格大幅下滑,在一季度投标项目中,燃机价格己跌破7亿元以下;风电:市场需求有望回升,预计2018年的招标容量约22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约占200-300万千瓦,但“价格战”依然无法避免,特别是海上风电;核电:2018年核电市场需求有望慢慢启动,2018下半年可能会有新项目招标。
        目前,AP1000的两个示范电站三门1#和海阳1#两大项目建设均已完工并实现了装料,但从建设进度而言,却有所推迟,这就影响了后续电站的审批,也给项目承包方造成了很大的财务压力。此外,由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新增核准项目为0,造成了企业研发投入减少,研究院所出现批量骨干技术人员流失的现象,对核电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巨大的隐患。
        同样,根据“两机”专项的实施计划,预计2023年才能研制出H级燃机的样机,然而根据现在气电发展趋势,电力用户已经开始对H级燃机进行自主招标。如此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待到2023年我国自主研制出H级燃机时,国内市场或已被外来品牌所占领,丧失了国产燃机应用的空间。
        其次,当前农村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知道配电网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骨干网络,但农村电网的可靠性低于城市电网。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电网、配电网的改造升级亟待加强。眼下光伏扶贫虽然给农民致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余电如何接入当地电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此外,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电网对于高技术、个性化、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各企业的研发能力会提出更高要求,行业内部因为技术实力的差异开始出现分化,“马太效应”显现;另外,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传统的管理与检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如何有效把握设备状态、增加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采集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新装智能电表数量降幅明显,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量放缓,仪器仪表行业存在市场需求下降的预期。
        应该说,多年以来,中国电器工业的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但受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这一矛盾的影响,行业企业在抢订单、保生存前提下,在科技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投入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进而拖慢了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进程。

        攻坚克难借力新技术助推新发展
        按照国家的总体能源规划,“西电东送”是一项国家战略。对于能源富集区,比如新疆,加快建设坑口电站,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西电东送”。
        新疆准东煤田预测储量达3900亿吨,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发展“疆电外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东部地区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而且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新疆煤炭资源有效利用、推动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对于能源符合中心的中东部地区,应该促进煤电转型。未来一段时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十三五”期间应该大力推荐“煤电+生物质”、“煤电+污泥”、“煤电+垃圾”、“煤电+光热”四大耦合发电技术。依托现役煤电高效发电系统和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构筑城乡生态环保平台,兜底消纳农林废弃残余物、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泥等生物质资源,破解秸秆田间直焚、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促进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的低碳清洁发展。
        此外,我国电工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度调整。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农村电网、再电气化是我国电工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这些需求有些并非只是单纯的升级,部分可能是转移,新技术不仅会促进产业的新发展,可能还会催生新生态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