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贵州贵安新区作为5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较大程度上反映了贵州省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贵州省的绿色金融建设起步较早,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主要包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石;及时出台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向金融市场清晰传递出积极信号;大力开展相关创新,在此过程中注意对绿色化的倾斜和引导。同时,贵州省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在地方探索和顶层设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的各项金融功能尚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等。必须进一步改进现行的政策体系,要点在于“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有机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密切配合。
关键词:绿色金融,地方探索,贵州
随着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金融体系在我国蓬勃兴起。它借助金融的融资、风险管理等功能推动绿色发展,成为近年来金融市场的热点和焦点。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决定在贵州、浙江、江西、广东、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向纵深发展。选择处于不同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5个省区开展试点,既体现出绿色金融是一项具有系统重要性意义的任务,也有利于在更具差异性的背景下开展相关工作,为全国普遍推开积累充分经验。然而,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势必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本报告以贵州省及贵安新区为样本,考察地方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业已取得的一些宝贵经验,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贵州省发展绿色金融的探索实践
在首批5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贵州省贵安新区名列其中,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者。无可否认,贵安新区的入选与贵州省以往在推动绿色金融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以及享有的良好声誉具有相当大关系。事实上,贵州省的绿色金融建设起步较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包括:
(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奠定基石
贵州省属于经济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很快,生态环境良好但十分脆弱的地区,在全国颇具代表性①。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贵州省有清楚认识,严格遵循“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②的思路不摇摆,期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而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贵州省出台了许多切实措施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包括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调整综合测评办法,取消GDP考核指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领导干部问责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在清晰的发展思路下,贵州省大力盘活现有绿色资源,着重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等绿色经济“四型”产业,2017年,贵州省“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如何围绕“四型”产业服务,成为贵州绿色金融发展的着力点。
(二)及时出台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向金融市场清晰传递出积极信号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以下称七部委)联合颁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贵州省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2016年11月,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本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其中也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贵安新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相关内容。与贵州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国仍有不少省份没有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即使有规划,也以地市级颁布的文件为主,缺乏省级层面的统筹。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颁布,连同七部委联合印发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不仅为全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提供了指导,更向金融市场传递出贵州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坚决态度,有利于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贵州省绿色经济建设。
(三)深入推进相关领域创新,注重对绿色化的倾斜和引导
贵州省绿色金融的相关市场实践活动十分活跃,在信贷、保险、证券等领域均有所体现,有的做法还开创了全国风气之先。例如,在绿色信贷的专营方面,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于2014年在贵州成立系统内首家生态支行,对绿色信贷开展差异化授权政策。此外,在政府的引导下,金融市场和政策体系向绿色化倾斜的特质已经有所表现。例如,截至2017年6月末,贵州全省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88家,2016年以来就新增了30家,其中近一半企业来自绿色“四型”产业。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推动实现全省县域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时,积极引导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项目。
二、贵州省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问题
绿色金融,既是金融议题,也是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崭新领域,再加上传统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些痼疾尚未有效解决(如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坚实的机构投资者队伍等),还有一些新问题在不断涌现,导致地方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势必面临许多考验,这些考验多数都具有共性,并非一个省份所独有。
从贵州实践看,当前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在地方探索和顶层设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目的旨在通过地方探索推动顶层设计的落地。然而,目前在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之间还存在一些衔接问题。就贵州而言,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多数金融事项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手中,地方政府对本地发展绿色金融所需要的一些新业务创新权限、监管规则调整、信贷规模、配套制度建设等事项权限很小,话语权有限,从而可能影响绿色金融的纵深拓展;二是贵州全省范围内生态文明示范区与贵安新区绿色金融示范区之间的衔接不匹配。目前,贵州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已达到25个县(市),但目前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的布局主要还在贵安新区,贵安新区作为绿色金融聚合区对全省的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二)推动绿色发展的各项金融功能尚不能充分发挥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多种功能。从贵州实践看,目前金融功能远未发挥出来:
一是绿色发展存在巨大融资缺口。从融资功能看,目前贵州省的绿色金融供给远远低于需求。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情景下贵州“十三五”期间绿色投资需求,大约为2.6万亿元。这些需求主要分布在固废处理、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开发和运用、节能领域、污水处理和大气治理领域、生态保护特别是森林培育、生态产品开发领域等。相比之下,贵州省2016年绿色金融总供给为1530.8亿元,二者之间差异很大。
在5个绿色金融试点省份中,贵州省绿色信贷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处于中游水平,并不算很低。但考虑到当前贵州省绿色“四型”产业的产值占比超过三成,获得的信贷资源却不足以与之匹配,显然,绿色产业的融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见下表。
2016年末5个绿色金融试点省份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省(区) | 绿色信贷余额(亿元) | 贷款余额(亿元) | 绿色信贷占贷款余额比重(%) |
浙江 | 7443 | 81804.5 | 9.10 |
江西 | 1245 | 21847.4 | 5.70 |
广东 | 2364.9 | 110928.4 | 2.13 |
贵州 | 1400.8 | 17961 | 7.80 |
新疆 | 1529.15 | 15196 | 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