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得分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6位,比去年提升了32位。企业普遍反映政府“办事方便了、管理松绑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企业也在经营环境方面面临新的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商环境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建议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扎实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投资发展信心。
第一,切实加强产权保护。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建议进一步落实《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一方面要抓紧纠正一批冤案错案,对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典型产权保护案件进行重审,并剖析深层次体制原因,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的制度。另一方面要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对于涉及到企业财产利益的重大政策,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和企业参与机制,加强司法审查和竞争审查,避免闭门造车和政策随意性,同时还要加强事中事后评估,根据政策效果及时完善。对于新增加的监管举措,应给予必要过渡期,切忌“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
第二,防止要素成本过快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要素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但要防止过快上涨超出我国发展阶段和产业承受力。一要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强化金融市场竞争,降低融资成本。二要加强土地供给和房地产调控,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丰富土地供给。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三要深化垄断产业改革,加快推进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铁路运输、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改革,将公益性业务、垄断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剥离,加强垄断环节监管,激励企业提升服务性价比。四要改进调控方式。应减少行政手段干预,严格执行质量、环保、安全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去落后产能、增先进产能。
第三,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综合负担水平。在税收国际竞争背景下,企业负担过重会抑制再投资积极性,甚至引起产业外迁,为此建议:尽快将社保缴费费率下降到国际平均水平,通过延迟退休、划拨国资等方式弥补社保基金;继续加大降税力度,包括优化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提高税负的公平性。
第四,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互联网+政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快建成全国一体化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坚持“联网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扎实做好地方平台、部门专网、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接入工作。二要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大力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条块的数据共享,实现“一次录入、大家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对社会开放,让“死数据”变成“活水之源”。三要运用新兴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第五,构筑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是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提高数据归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二要健全对失信主体的管理制度。三要完善联合激励惩戒制度。
第六,加强法规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归根到底是制度环境,国家法规是制度环境的关键基础。一方面要结合改革试点总结,及时提请修订不合时宜的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支持创新。对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问题,需要新的法律制度予以支持。
(袁东明、马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