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信用修复企业和个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提高行业信用监管水平,1月9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在长沙市蓉园宾馆举行,现场有181家企业约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信用专家指出,信用修复要遵循“失信越严重,修复成本越高”的原则,按国家相关规定为失信主体提供“纠失信、做承诺、受培训、入监管、交报告、受辅导和行公益”七种信用修复方式。
对于不同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方式也不同。一是被列入单个“黑名单”的失信主体,在全部完成以上七个修复方式后,信用状况恢复至失信行为发生之前;二是被列入两个及两个以上“黑名单”的失信主体,在满足各“黑名单”退出条件后,需要接受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省级信用建设主管部门的评定;三是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失信主体,在完成前五个修复方式后,信用状况即可恢复至失信行为发生之前;四是受到行政处罚的失信主体,“纠失信”“做承诺”后,信用状况即可恢复至失信行为发生之前。五是特别严重的失信主体,在一定期限内不可修复信用。
公益培训旨在通过培训使企业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加强企业信用意识,激发企业守信意愿,维护信用记录,更好为自身的经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诚信营商环境。
培训会结束,部分企业代表依然留在现场积极咨询,他们表示,这次信用修复培训会,让广大信用修复企业和个人更加了解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相关制度,“我们不仅要将诚信融入到企业经济发展中,也要融入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