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我国空气质量总体上已进入“向好”阶段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19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3月5日下午于梅地亚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谈到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表示,应该抓住三个着力点:着力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各项行动;着力营造政府依法监督、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责、良性共进的社会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我国空气污染物排放叠加总量已经达峰

      李伟表示,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主要任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如何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各项部署要求,把握好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的着力点。李伟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并继续发生着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当前中国来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可以也应该有重点,有区别,但从我国当前大气、水、土壤已造成污染程度看,都可以说:强化防治,刻不容缓,而且是全方位的立体战。

      何谓“全方位的立体战”?李伟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就是要上天,要入地,要下河,要登山,要入海,要上岛。所以,要强调着力统筹推进,污染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既有分工,更需统筹。

      具体而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加强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李伟补充指出,过去一个阶段,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认为,我国空气污染物排放叠加总量已经达峰。从趋势上看,我国空气质量总体上已经进入“向好”的阶段。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众所周知,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大、远超环境容量,是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内因。很多研究一致认为,在目前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上实现大幅度削减才能实现空气质量根本性改善。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进程来看,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可能还需要10-20年。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实施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安全等,要加大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力度;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扎实做好土壤环境的监测统计工作,真正摸清底数,以有利于因地施策、科学施策。还要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都密切相关的垃圾围城、农村环境、农药化肥过度投放治理的力度。

      李伟指出,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强法规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要通过依法、透明、专业、可问责的政府监管来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同时保障企业公平竞争。此外,要着力为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建立和完善科学可循的污染减排机制和标准,要着力引导全民自觉树立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新理念,动员和鼓励全民积极参与环保的各项公益活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特别要关注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的措施可能会对特定群体、少数企业造成暂时的影响,要切实做好对这一部分特定群体、少数企业的生活保障等工作。”李伟指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行为,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耐心做好政策宣传、言情说理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群众更广泛的支持。

      应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

      对于在城市或区域发展当中,如何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李伟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及与城市密切相连的工业企业,所以,如果说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主战场并不为过。而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力度的城市污染治理正在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能源效率提升和节能减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李伟认为,针对大中城市或区域,重点在工业领域加快实行“双替代”(天然气代煤和电代煤)。稳步推进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大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的保障力度。在城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消费;在城市清洁取暖、散煤替代方面,从区域讲也包括城郊农村,要有效利用燃煤电厂多种方式的余热供暖及热能利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开发地热能进行供暖、制冷。

      李伟以自身工作所接触到的河北两个县为例,指出这两个县在开发地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进入雄县,开始在雄安新区开发利用地热能。截至2018年,雄安新区的地热供暖能力约870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9万吨。预计2025年,雄安新区起步区13000万平方米建筑在地热能供热比例为20%(40%;60%;80%)的条件下,每年可替代标准煤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万吨(标煤135万吨,二氧化碳352万吨;标煤203万吨,二氧化碳528万吨;标煤270万吨,二氧化碳705万吨)。还有就是河北大名县,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定点扶贫项目。截至2018年,河北大名县地热能供热能力287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6.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4万吨。

      李伟还指出,要优化重点区域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公路转铁路”,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高石油消费清洁化水平;城市以及城市群,要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和清洁能源车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电力供应体制,在相对收入水平高、承受能力强的大城市,可以考虑大比例引入和使用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由于水电、风电、光伏,尤其是风电、光伏受自然条件制约因素较多,电力生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和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相配套,步骤上可以先试点,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