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以新一轮改革开放应对国际经贸变局

       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美国一些人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挑起对中国的经贸摩擦,损害两国和全球利益。对中美经贸关系怎么看、怎么办,需要用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去审视,分析现状、澄清事实,着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贸易霸凌主义罔顾贸易互利共赢的本质
       ■ 中美经贸合作形成了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赢关系,惠及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惠及世界各国和人民
       ■ 贸易逆差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借口,但其认识存在明显的偏见

       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经贸关系是否健康稳定,对两国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美国优先”口号下,美国一些人罔顾贸易互利共赢的本质,挑起对中国及世界多个国家的经贸摩擦,掀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逆风。对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冷静分析。

       其一,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是客观事实。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经验、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是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长期以来,两国政府本着平等、理性、相向而行的原则,经过不懈努力,建立了中美商贸联委会、战略经济对话等一系列沟通协调机制,保障了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美经贸合作形成了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赢关系,惠及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惠及世界各国和人民。

       中国主动拥抱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美国等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市场空间。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达到4.62万亿美元;利用外资1349.7亿美元。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坚定地走对外开放之路是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同时美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的扩散,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质量提升,尽管这都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市场行为基础上,但也是中国人民所认可的。

       美方也在中美不断密切的经贸往来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降低了美国消费成本和通货膨胀,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美中贸易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2017年美国在华企业约6.8万家,实际投资830亿美元,在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分享日益扩大的中国巨大市场红利。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购买金融产品和直接投资极大地弥补了美国国内储蓄的不足。据测算,美对华出口和双向投资支持了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提升美国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市场还是美国跨国公司的重要利润源,2015年仅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华合资企业利润就达74.4亿美元。另外,对华经贸合作还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一方面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保压力,另一方面也使美国集中力量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美国的比较优势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其二,美国挑起贸易战是基于违反常识的霸凌思维。贸易逆差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借口,但其认识存在明显的偏见。

       从交易本身看,做贸易是你情我愿,双方都有好处才可能成交,不是“卖得多买得少”就占便宜、“买得多卖得少”就吃亏,实际上买卖双方只是财富形态的变化,卖方获得货币形态的财富,买方获得实物形态的财富,各得其所。对此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法国出口一批货物,用所得的钱从国外购买一批商品,但在海运途中不幸遭遇风暴,进口产品全部掉入海底损失掉了,但是,在法国的统计上却出现了大量顺差。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即使国民福利受到损失,也可能出现顺差;反之,即使出现逆差,国民也可能获得了大量福利。

       从统计口径看,以原产地为基础的货物贸易总值统计,已明显不适用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深化的现实,所以才有出口增加值计量、跨国公司关联贸易、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以及全球价值链等新统计方法的出现。比如,按传统的贸易总值方法计算,2016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出口为3851亿美元,对美顺差2507亿美元,但由于不少核心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甚至半成品是在第三方生产的,中国境内只是加工总成出口。若按贸易增加值核算,扣除第三方所创造的价值,在我国境内新产生的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增加值仅有2488亿美元,从美进口增加值为1094亿美元,增加值顺差只有1394亿美元,较总值方法计算的结果减少44.4%。这只是统计视角的第一个维度。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经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中美服务贸易中,中国一直是逆差国,2016年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达到380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的增加值顺差减去服务贸易的逆差,2016年中国对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总体顺差只有1014亿美元,比按总值统计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减少了1493亿美元。这也只是统计视角的第二个维度。实际上,同中国以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为主的经济贸易模式不同,美国更依赖在中国投资办厂、直接销售给国内。2016年在华美资企业销售额约3453亿美元,但在美中资企业销售很少,2016年只有345亿美元,在跨国公司跨境销售上中国有3108亿美元的“逆差”,比中国对美贸易增加值和服务贸易顺差多2094亿美元。综合考虑货物增加值贸易、服务贸易及跨国销售因素,中国对美国经济贸易“顺差”完全逆转。

       从美元流向看,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是全球支付、结算和储备的最重要的币种。中美货物贸易顺差获得的美元,绝大部分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又流回美国。多年来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中美经贸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形成了美国用自己印刷的纸币(美元)购买中国真金白银的产品,中国再用换得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大循环。中国成为美国人民消费品的最大提供者、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融资。这一循环谁吃亏、谁受益,公道自在人心。
 
       总之,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加速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促进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也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宏观经济的平衡。中国并非美国经济问题的根源,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逆差,根本原因是中美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全球再分工形成的。美国部分社会群体失业主要是国内经济政策失误和再分配、再就业机制缺失导致的。美国不着力解决自身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而是企图通过指责和打压他国的方式转嫁国内矛盾,扼制他国发展,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只会降低全球经济效率,使自由贸易、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

       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难以得逞
       ■ 贸易霸凌主义危害中美并波及世界经济
       ■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空间决定了美遏制我发展的意图难以得逞
       ■ 回归合作共赢才是中美交往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正道

       近期美国一些人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这些行为和做法,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美国,更不利于全球。
贸易战是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历史教训殷鉴不远: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率先奉行“美国第一”的理念,祭起贸易保护大旗,使世界经济大危机后的复苏格外艰难,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之一。美国一些人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举着关税大棒四处要挟,这既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是在向自己开火,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引发全球市场动荡,损害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企业、消费者利益,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紧张等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评价已经从“放缓”变为了“全球经济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阻力”。贸易战对中国的伤害当然不容小觑,对美国也将造成重要伤害:提高美国制造业成本,影响美国就业;引发国内物价上升,损害消费者福利;对方反制措施,损害美国经济;投资者对美经济环境信心下降,直接投资净流入减少。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16、2017、2018年第一季度,美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分别为1465亿美元、897亿美元、513亿美元,2018年下半年美国股市暴跌,经贸摩擦对美国自身的损害已开始显现。

       进一步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空间决定了美遏制我发展的意图难以得逞。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压力不但压不倒我们,而且会化为前进的动力。中国有近14亿人口,市场的回旋余地是经济小国难以比拟的。我们一直努力地融入世界,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总体上是内需主导,巨大的市场空间将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达6.4%,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进程持续推进。美方以贸易逆差、技术转让、市场经济、知识产权等问题为借口,对我国挑起贸易战,试图打压我国经济,阻滞我国发展进程和现代化进程,这些想法是一厢情愿、难以实现的。

       总的来看,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实际上谁也离不开谁。回归合作共赢才是中美交往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正道。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中美经贸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繁荣、稳定,中美双方命运与共,都应多做利人利己之事,拒绝损人利己之道。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存在经贸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主张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坚定维护并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保护财产权和知识产权,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促进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合作,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友好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立足自身需要 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
       ■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以我为主把握战略主动,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内部动力,主动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高潮

       中美经贸摩擦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最大变数。正确应对这一变化,最关键的是坚决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在正确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经济形势越复杂,越需要靠改革增强动力;外部环境愈严峻,愈应当靠改革破解难题。我们要围绕改革的难点、痛点、热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深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以企业的活力、市场的潜力、创新的动力,平衡、抵消、吸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第二,持续深入扩大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持续深入扩大开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让中美经贸摩擦成为我国扩大开放和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通过高水平开放,使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使中国始终是外商云集的投资热土,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充满活力的大市场。

       第三,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全球视野和外部活力。改革任务重的领域,往往开放不够;开放难度大的领域,常常是改革要解决的痼疾。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亟需对外开放这一强大动力助力。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建立健全开放与改革的联动机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放方案,加强内外联动、上下联动,以开放倒逼改革,倒逼产业升级与企业自强,焕发经济社会整体活力。

       总之,中美经贸摩擦带来外部环境明显变化,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所处的历史机遇期并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改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以我为主把握战略主动,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内部动力,主动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高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