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专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摘要:面对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剖析,为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亟待着力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服务贸易在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遵循“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立足优势、促进竞争;依托制造、优化环境;扩大风险、防范风险”的战略思路。为此,需要抢抓新技术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两大机遇,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融合创新发展,以加快对外开放、减少国内管制为着力点,围绕服务贸易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快创新管理体制与监管模式、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和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充分发挥我国经济规模和贸易大国等优势、深入挖掘货物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带动潜力,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战略思路

       面对国内外服务贸易发展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未来,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逐步迈向贸易强国、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高水平国际竞争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大意义与战略目标

      (一)意义重大

       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未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将稳步提升。WTO《2018世界贸易报告》指出,未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将持续快于货物贸易增速;汇丰集团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调查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服务出口额将增长到12.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25%。

       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面临服务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和释放增长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和释放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将为我国参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维护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奠定基础。

       持续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环节,对我国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二)战略目标

       为抢抓新机遇、服务新时代我国发展新需求,应将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定位于:(1)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逐步迈向贸易强国;(2)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具体目标是:增强我国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服务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着力培育企业提供跨境服务和走出去的能力,培育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和平台企业,培育一批区域或全球重要的专业性服务贸易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谈判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通过营造良好稳定的国际制度环境,维护我国持续发展的权利和利益。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总体思路

       应全面提升服务贸易在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遵循“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立足优势、促进竞争;依托制造、优化环境;扩大开放、防范风险”的战略思路,促进我国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1.以抢抓两大机遇为突破点
       ——抢抓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机遇,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抢抓制造业服务化新机遇,促进价值链升级。

       2.促进市场竞争和增强政策供给的四大着力点
       ——着力改变对外开放不足和对内管制过度的局面。
       ——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市场、产业和人力资本潜力。
       ——改善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业和服贸发展的生态系统。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形成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合力。

       3.理性客观地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顺应发展需要,不片面追求短期内服务贸易“扭亏为盈”。随着服务业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特别是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和满足消费升级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将大幅增加。短期内,无论是高端设计、研发、专利使用费等生产性服务,还是出境旅游、出国留学和海外医疗等生活性服务,国内市场需求都很大,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可能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甚至有所扩大。当然,服务贸易逆差的存在,也反映我国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现状。对此,应客观看待: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不应以追求顺差为目标,而应更注重满足经济社会现实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贸易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依托制造优势,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制造业是服务业、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制造业中服务要素的投入程度和服务水平,日益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分工地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需注重发挥我制造大国优势,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有机结合、并行推进,避免“重服务、轻制造”而付出巨大代价。
       三是注重平衡协调,处理好开放与防范安全风险的关系。在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要着力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资准入的安全审查机制;促进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之间的兼顾与协调。

       三、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明晰了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就要通过战略举措予以推进落实。总体来讲,课题组提出四个方面的八大举措(见下图)。
       
      (一)抢抓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在全球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面对新技术对产业和生活带来的颠覆性、革命性改变,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到2030年仅人工智能就有可能带来新增产值13万亿美元,相当于给全球经济带来1.2个百分点的增长。

       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背景下,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呈现“赢者通吃”特点,力求发挥后发优势面临较大变数和风险。因此,要抢抓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应对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挑战。

       ——加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选择重点突破,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占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甚至成为新领域的领导者。
       ——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和完善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
       ——鼓励创新发展,大力推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平台经济和服务贸易新内容。
       ——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努力拓展在全球价值链的增值空间。

      (二)顺应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势,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和跨境投资对服务贸易发展带动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重要货物贸易大国、外国投资目的地和资本输出国,应注重发挥对服务贸易带动作用。

       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消除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政策界限,整合管理体制和支撑政策,合力推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优先大力发展软件研发、医药研发、检测维修、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领域,都是未来跨国企业服务外包和各国竞争的热点领域,是发挥中国人力资源综合优势的新领域,也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贸易增加值的重要环节,需优先大力发展,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和提升相关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优化服务业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促进服贸企业走出去。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多,对外投资相关的法律、金融、标准、会计等服务需求将会增多,要顺势而为,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海外市场,带动服务供应链走出去。需建立对外投资的信用评价机制以及国内外投资的关联管理机制,引导企业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对于信用度比较好的企业,给予较宽松的监管政策和模式。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努力拓展服务贸易新市场、新动能。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成熟、相互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应深度挖掘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潜力,带动我国相关服务出口持续发展。

      (三)着力减少国内管制,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是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和挖掘潜力至关重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亟须着力扭转对内管制过度的局面,通过增强市场竞争,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加快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统一透明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向非国有资本开放的力度,增强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激活服务市场活力,打破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局面。例如,加快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社会资本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增强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动力。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管理部门能力,减少准入环节的审批管理,增强信用体系建设和事中事后管理。

      (四)加快扩大市场准入,着力以开放促发展、促竞争

       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东道国提高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和防范风险都具有较强的示范和促进等“外溢效应”。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开放发展道路,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服务业形态和企业,促进市场竞争、提供优质服务。

       从具体领域看,今后服务业开放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全产业链发展和价值链提升的视角,从促进服务与制造融合发展的需要扩大开放,增强开放的协同促进效应。着力提升研发与设计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或“中间投入品”的开放,是当前我国服务市场开放、提升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在外资进入意愿强烈、我国人民生活消费需求迫切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要加快推进开放步伐。三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服务领域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顺应数字化服务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服务领域,探索放开外资来华投资运营,通过引入高水平竞争,促进国内新兴领域服务水平提升,满足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探讨在自贸试验区、服贸创新发展试点或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加大对数字贸易的开放探索力度,对不涉及意识形态的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放宽数据流动的限制,并加快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从推进路径看,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优化平台发展布局,扩大改革创新空间;继续压缩全国统一的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条目数;加大力度探索推广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要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既要主动有序开放我国服务业市场,还要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服务业跨国投资合作,推动我国服务“走出去”。

      (五)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视角,加快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制,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服务贸易发展涉及部门、环节较多,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系统构建政策体系,通过创新集成、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进一步加强跨部门沟通协作,合力营造便利高效的管理体制。

       改革创新监管模式,提升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针对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加强贸易监管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与创新,探索建立区别货物贸易的、适应服务贸易产品和交易特点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增强对服务贸易便利化需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如加快探索与研发、维修保税监管模式;完善对检测、会展等企业所需少量、高附加值的样品展品等特殊物品绿色通关政策。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组织机制灵活、独立自主的特性,加强行业协调和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相互补充的互动机制,成为促进管理服务改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一环。

       加快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大数据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信息统计职能,探索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执法的服务贸易统计和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

      (六)加快完善政策配套,增强财政金融的扶持力度

       服务贸易发展涉及领域多、行业广、业态新,需依据现实需求,实施针对性政策措施,强化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与服务功能,并进行及时动态调整。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整合支持服务贸易相关财政资金,突出财政支持重点,促进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一步降低当前政策的适用门槛。如:实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和出口贴息政策时,进一步降低享受此政策的门槛,让政策惠及更多的企业。针对性降低服务贸易企业税费负担。如进一步扩大跨境应税服务实行零关税或免税的范围;加大力度降低社会保障费费率,探索针对人力资源投入为主的服务贸易企业给予营改增后的定向补偿或税收返还机制。

       另一方面,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和针对性:加快金融创新,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拓宽轻资产的服务贸易企业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大力推进各类质押贷款,特别是针对服务贸易企业分散化、创新企业小型化的特点,对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政策和措施,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覆盖范围,创新开发适合服贸企业特点的新型险种,放大保险对服务贸易企业的增信作用。

      (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打造促进服务贸易全产业链发展的生态系统

       围绕服务贸易发展及相关产业,系统营造统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新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与模式,增强人才供需衔接,建立多渠道、多方式吸引国际化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机制。建立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注重改善对宜居宜业、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减免等营商环境。加强综合服务促进,提升企业海外经营能力。此外,加强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建立服务贸易专家库。

      (八)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维护良好外部环境

       服务贸易开放,是高水平经贸谈判的重要议题和核心焦点。我国应顺应高标准服务开放的趋势和要求,积极参与相关规则谈判,打破制度规则遏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现有制度安排谈判中逐步提升服务开放水平。在我国着力推动的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欧等双边投资协定等现有谈判中,应加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为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增加经验储备、奠定应对基础。

       积极参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一方面,积极参与TISA等诸边或多边服务贸易谈判,适时加入CPTPP等高水平区域自贸安排等,避免今后作为新成员加入面临巨大的谈判成本和准入门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多边有关新议题的规则谈判。例如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涉及未来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数字贸易中的跨境数据流动和本地存储等问题,成为WTO改革、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中规则制定的新议题,为各方关注。我国应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参与相关规则的探讨和制定,明确中国立场和主张,影响规则制定走向,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加快国内改革开放,推进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高水平,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创新试点或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先行先试开放平台,加大进行改革开放的压力测试力度。加快探索完善法律体系、安全审查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为加强国内管理体制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更好地参与国际规则谈判与制定做好制度准备。


注释:
①罗雨泽、许宏强、吕刚、宗芳宇、陈红娜、高庆鹏参与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战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顾问:隆国强
课题负责人:张琦
课题协调人:赵福军
执笔:张琦 王金照 赵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