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明 :建设经贸强国 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2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万里智库作为战略合作的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先生作主题演讲。
 
        钱克明指出,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短期企稳向好,但长期增长动能并未形成。
 
        1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到3.9%,比之前的预测提升了0.2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的面也比较均衡,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和广大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向好。由此是否可以判断,世界经济进入上升通道,并一直这么增长下去呢?
 
        他认为还不能太乐观。判断经济是短期复苏还是长期增长,主要看是需求拉动,还是供给驱动。近期全球经济复苏,主要是受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效应释放、消费和投资信心改善等需求侧、周期性因素影响的,供给侧、结构性因素并没有改善。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由于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投入数量减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2013-2017年的全球潜在增长率只有2.5%,2017-2028年还会进一步下降0.2个百分点。去年IMF一份报告指出,未来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低迷,甚至还不能弥补全球老年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所以从长期看,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即使是短期增长,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主要发达经济体集体收紧货币政策,再加上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这些都可能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影响。
 
        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当前,全球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形成,钱克明指出在关注其带来机遇的同时,有几个趋势性的现象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低技术产业的资本化。比如纺织、食品、钢铁及一些采矿业,原来需要大量劳动力。但现在生产流程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创造的就业越来越少。如果到河北的大型钢铁厂去参观考察,可以看到全是自动化控制,车间就像办公室,很安静、也很干净,人不多,而且从蓝领变成了白领。再到东部的纺织厂,也看不到上下班时大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自行车流了。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可能不仅仅是由于我们的生产成本上升、它的成本下降,还可能与一些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有关。过去全球生产是根据成本阶梯、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阶梯来布局,从而形成全球产业链,现在由于低技术产品生产的资本化,这些产业链就会收缩,相关的加工贸易和中间品贸易也会减少,这些领域的国际投资也会降低。
 
        第二个是高技术产品生产的简单化。比如电脑、手机、芯片的生产,过去需要高级技术工人,随着模块化、智能化,现在只要经过简单培训的普通人就能上岗。富士康可以从广东搬到河南、四川、广西,甚至搬到了越南、印度。原来的工业化过程一般需要三级跳,先从食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起步,再向钢铁、水泥、化工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攀升,最后进入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现在只要有投资,就可以一步登天。未来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方面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第三个是机器对人替代的深化。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对劳动力体能的替代,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出现对人类智力、技能的替代;中产阶级的一大批就业岗位,如高级技工、医生、律师、办公室白领等等,可能都会受到冲击。
 
        第四个是收入分配日益向资本倾斜。本质上看,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一场资本的盛宴,是资本对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全面替代,如果没有很好的对策,就会使过去全球化积累的分配不公问题雪上加霜,全球实现包容性增长将面临挑战。
 
        此外,一些业态创新也会对未来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原来的消费品变成了投资品,消费者由消费物品变成消费服务,消费支出结构和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之,目前的一些技术和业态的创新,将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钱克明指出,我们既需要抓住这一轮创新带来的机遇,也需要未雨绸缪,迎接其带来的挑战。
 
        三是经济全球化在逆风中曲折前进。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在工业化、市场化两大力量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加快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完成工业化的一些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早期工业化国家来说,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对外则面临着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心态开始失衡,在民意层面酝酿了“逆全球化”的土壤,并通过选举,上升到政治层面。但是,全球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达沃斯经济论坛指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实际上,发达国家也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要对他们有利的全球化。钱克明指出,可以这样说,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变,但具体方面可能发生调整,比如,以前主要是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今后服务业国际分工将不断深化;以前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主体,现在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全球化中来;以前发达国家是主要推动者,今后发展中国家将对全球化发挥更大作用。
 
        接下来钱克明谈到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他认为过去5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成就,初步成为经贸大国。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质量效益还要提升。我国是经贸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特征还十分明显。以汽车为例,中国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为德国的1/6,进口单价是德国的2倍。我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70%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0%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占全球比重仅为0.03%,而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为6.1%、1.7%、0.7%。
 
        二是新动能需要加快培育。这些年来,中国新兴领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上看,传统竞争优势在不断削弱,新的动能还没有成为主导力量。比如,近几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占美国市场的份额从2010年的50.3%,下降到2017年的45.7%。如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三是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前,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措施,吸引国际投资和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也推出不少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个比方,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搞好了可以左右逢源,搞不好可能两头受挤。
 
        新时代开放型经济要迈上新台阶,亟需转变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并提出了在2050年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商务部部长钟山同志提出了努力提前建成经贸强国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个目标?钱克明对商务部在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一是着力推动消费升级。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有外电报道,预计2018年中国商品零售额将和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但从总消费来看,我国人均消费规模不到美国的1/13。差距就是潜力。今后,要顺应居民消费品质化、服务化、个性化的趋势,完善城乡便民消费设施,扩大特色优质消费品进口,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不断提升消费规模和层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贸易在经贸强国建设过程中往往具有先导性。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贸易兴,则国家兴;贸易强,国家才能强。钱克明提到,经过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百分制给贸易强国打分,美国是75分,德国是44分,日本是37分,我国是30分。我国的优势主要在规模方面,在质量、效益、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是短腿。今后,要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打造中国品质、中国品牌、中国服务,实现外贸由大到强。
 
        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形势不断改善,但总体看,还是存在“四多四少”的情况。具体来说,制造业投资多、服务业投资少;绿地投资多,并购投资少;港澳台投资多,欧美投资少;出口型投资多,内需型投资少。今后,要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打造利用外资新平台,提升利用外资新优势。特别是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家有梧桐树,不愁凤不来。只要把环境搞好了,外资自然就愿意来、留得住。
 
        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各位企业家都清楚,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供应链、价值链的竞争。谁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强,谁就越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上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在对外投资存量总额中的占比还不到10%,这表明制造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很弱。今后,要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对外投资,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构建我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这从宏观上,也将推动中国从GDP大国向GNP大国转变,意味着我们从国际分工中将获得更多资本收入,实现从“打工仔”向“老板”的升级。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经贸强国,不仅要看硬指标,也要看规则上有没有话语权,说话算不算数。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比如,“一带一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是为各国搭建互利合作平台的重要举措。当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不是要另起炉灶,也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要为世界发展做出增量贡献。
 
        最后,钱克明指出,希望大家继续关心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到中国建设经贸强国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