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不我待

主持人:周子勋
嘉  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提到一个关键词:污染防治攻坚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会议明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尽快完成污染防治中最艰难的改革部分
记者:为什么将污染防治提到“攻坚战”的高度并要求坚决打好?
李佐军:之所以将污染防治作为未来三年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因为: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物质文化方面的要求,而且有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如果在我们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雾霾等还很严重,那么老百姓可能不认可自己已进入小康社会。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所以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需要。“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降低15%,碳排放降低18%,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劣V类水占比小于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降低1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超过80%等。这些任务都较艰巨,需要通过攻坚战来完成。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非易事
记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面临哪些挑战?
李佐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非易事,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带来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许多重化工业还将继续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污染压力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城市化高速推进还有十多年,也需要大量消耗资源,增加环境污染。第二,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在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约占9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65%以上,电力生产三分之二以上依靠燃煤发电。而煤炭恰恰又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三,国际分工格局带来的挑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处于中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消耗资源比较多,环境破坏比较重。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加工制造业不断向国内转移而加重。第四,发展模式转变难带来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以来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具有“锁定效应”。发展模式之所以难改,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难。第五,人口多带来的挑战。中国是近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个人都是碳排放源,每个人都要消耗资源,每个人都要影响环境。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绿色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做好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以及深度融合。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李佐军: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比如发展环保产业可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增加环保投资可拉动经济增长;好的环境可通过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环保可通过保护或维护资源的价值促进经济增长;环保可以通过保障人的健康生命进而增加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环保可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增长等。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比如环保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环保需要巨大的投入,有机会成本;环保需要对污染行为进行罚款,会减少企业利润;环保需要绿色消费,会限制部分消费等。
多方合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记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从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李佐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力。
首先,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其次,建立健全促进污染防治的体制和制度。尽快设立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再次,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调动各个主体推进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各个主体的协作,形成全社会污染防治的合力。
最后,认真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按照“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并落实奖惩。同时,进一步做好环保督察,特别是其中的污染防治督察。
 
 
作者: 记者 周子勋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