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GDP增长目标契合高质量发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目标增长6.5%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预期目标持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增速目标预期的相关内容后,还附有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句话并未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这一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当前中国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对这一调整背后反映出的变化以及相关话题,向记者作了详细阐述。
经济将转向中速增长
“中国经济整体上来说,就是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平台,转向未来的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这样的变化符合发展规律”。刘世锦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整体形势。
随后,他向记者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在6.5%左右,还和去年的有关表述有一个区别。这就是并没有涉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的增长速度的相关内容,和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适应。
刘世锦还表示,下一步中国经济应当在做实做优上发力,不能再提出那些不切实际的过高增速目标,不能再搞“GDP挂帅”。这需要我们首先做到防风险、挤泡沫、降成本、增动能,这样中国经济就能实现平稳发展,同时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在此过程中,还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使发展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在哪些具体领域发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有关提问时,刘世锦指出:“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此外,他还表示,迈向高质量发展另一个基本着眼点在于,如何让中国现有的经济体系提升效率,实现“老经济如何激发新动能”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一些行政性垄断领域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从而提升整体效率,降低成本,目前来看,这一块潜力仍比较大。
同时,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还要经过相当大的优胜劣汰、产业转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市场份额和利润会更多地向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中,从而提升市场集中度。
在谈及下一步应在哪些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以迎接高质量发展时代时,刘世锦对记者表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改革)领域,例如土地制度、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这些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改革推动,很多局面能打开,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才能够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相关改革的安排,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加快技术、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要用有力的产权保护、顺畅的要素流动,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提升经济体系效率
目前,降杠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对此,刘世锦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及了他的看法。
“我们的宏观杠杆率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提出了降杠杆的任务。但是,降杠杆可能与去产能、去库存有所区别,第一步是确保杠杆率不能再提升,把杠杆率稳住”。刘世锦表示。
同时,他也指出,降杠杆的背后是整个经济体系效率提升的过程,“比如一个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如果企业盈利能力、整个资产质量很高的话,其实不一定存在很大的问题。”
“反过来说,一些企业杠杆率不一定高,但是它的效率很低、资不抵债的话,这种企业杠杆率即使低,风险也很大。所以这个杠杆率高和低,一定和企业的效率和资产质量相关联。”
最后,刘世锦总结道,目前的降杠杆背后,是一些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从要素生产率上进行系统调整提升。具体来说,从经营战略、核心竞争力,到相关的体制机制,包括地方的发展环境,都要进行调整。


作者: 记者 李彪 李可愚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