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将如何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民生政策又有哪些改善和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做客广州日报全国两会直播间,为读者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战胜了空前严峻的考验和困难,取得了一个更扎实、含金量更高的发展实绩,在其支持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基础已经初步形成。
从投资角度看,一定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注意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注重为子孙后代留下坚实、可长远发挥效用的家底。
货币政策强调要松紧适度,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我认为这表明今年流动性不会明显趋紧。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但解决当前贫困人口的工作难度显著加大。
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还是要通过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通过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把推动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的制度框架完善起来。
谈经济发展:
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初步形成
记者:今年的报告中有很多数据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消费贡献率从54.9%增长到58.8%等,您怎么看这组数据?数据背后反映出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形态?
张立群:过去这五年确实非常不容易,因为中国的发展面对多个方面、空前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防止不出现硬着陆,应该说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由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大体稳定,消费持续保持活跃,在总需求当中,消费的比重是持续提高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消费的贡献率也持续提高。这就表明了,过去五年我们面对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把稳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保民生、保就业、稳消费等方面,因此,尽管困难企业增加很多,但是困难家庭并没有显著增加,老百姓的日常购买能力并没有显著萎缩。另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投资增长也在逐步走稳。内需增长走稳的事实表明,稳需求的新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创新。
面对下行压力,我们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我们稳中求进,不仅要稳,还要进;不仅要稳,还要好。我们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除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基础上,企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过去追求快和多转向追求好和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对目前市场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做的总结,实际上也是给全国人民做了一个说明,那就是我们战胜了空前严峻的考验和困难,取得了一个更扎实、含金量更高的发展实绩,在其支持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基础已经初步形成。
谈发展新动能:
为新的增长提供更好的基础
记者: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的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您怎么理解这个变化的意义?
张立群:这个需求结构变化是非常积极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在长时间内,中国经济是投资、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模式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但是我们经过精心调控,有效地规避了一系列风险,使得经济现在已经转到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或者说是消费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的轨道上来。这也表明了过去这五年的宏观调控,不但取得了重大成效,而且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为新的增长提供更好的基础和起点。
其中,我们也要注意到投资的重要性,中国现在还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投资。因为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投资,没有一定强度的投资,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不了的。另外,现在很多年轻人还面临着进城难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在支持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特别是支持年轻人自主选择的发展方面,既有好的就业机会、又宜居的城市还是非常短缺的。因此高质量、高效益的有效投资还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从当前的历史时期看,投资在我国的需求结构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从投资角度看,一定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注意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注重为子孙后代留下坚实、可长远发挥效用的家底,为此必须把投资的水平提高上去,把投资项目的科学性、项目效果的可持续性提高上去。
记者: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根本的要求,除了您刚才谈到提高投资质量,高质量发展还有哪些要求?
张立群:高质量发展首先表现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当前,从供给的结构来看,确实有一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不平衡、不充分。
而高质量发展就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如说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大中小城市要联合发展,要组群发展,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边的三四线等各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形成功能合理定位,相互补充。所以高质量发展,重点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是一个空前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谈增速预期:
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向发展质量
记者:过去五年,我国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7.1%,而2017年的增长是6.9%,高于我们的预期,报告指出,2018年,我们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6.5%左右,您怎么看数字背后的变化?
张立群: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发布年度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引导稳定社会各个方面的预期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五年中,由于一直面对比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家看这个目标,主要是看政府对当年经济走势的判断。2017年初,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明显,那时候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的时候,大家有一些担心,因为这比2016年的实际增长率6.7%又下降了,大家觉得经济下行过程还没有结束。当然也要看到,在“6.5%左右”之后还有一句话,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当时中国经济走稳的基础已经初步形成。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比2016年的增长水平有所提高。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由降转稳的事实有了普遍的认可,尤其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明显增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2018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我想这个提法主要是引导我们要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凝神聚力于高质量发展。
因此我认为今年的6.5%和去年的6.5%提出的背景和考量是不一样的,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第一,表明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是有信心的,也呼应了社会各个方面对今年经济平稳增长前景的信心。第二,表明要推动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地转向提高发展的质量,聚力在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方面。
开启高质量发展:
面对的是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
记者:您怎么看待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内部和外部的风险?
张立群:2010~2016年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阶段,现在我们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的是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低迷,开始不断复苏,但是复苏过程中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相比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在这个改变之中如何处理好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很多的风险需要我们特别警惕。
从国内来看,迈向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是完成企业微观基础的调整,通过市场竞争,把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清洁发展的企业不断选拔出来,把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性价比越来越高的企业选拔出来,把不能适应的企业逐步地淘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一个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比如产权制度,真正把财产责任明确,完善破产退出机制;比如要素市场的配置机制,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现代金融制度、土地市场等,要通过改革,不断地将其完善起来。而这些都是“啃硬骨头”的改革,都是攻坚克难的改革。
我们要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面对的艰难险阻不容低估,我们正在建立规则,让每个人更认真更负责任地做事情,让每个人的活动透明度提高,每个人行为的规范性,有序性,合法合规性提高,这些都是里程碑式的变化。
另外,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风险,包括过去在经济下行阶段形成的流动性规模较大、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高,最近这几年居民杠杆率也提高较快,与高杠杆对应的银行表外业务,包括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还不到位,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必须高度关注。
记者: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攻坚克难,报告中也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您怎么看?
张立群: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方面,虽然风险不容低估,例如前面提到的金融风险,但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感觉工作安排既细又实。
精准脱贫工作已经走到了后半程,应该说,已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但解决当前贫困人口的工作难度显著加大。针对这一形势,政府工作报告在三年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划定了今年的脱贫目标;提出了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对特定贫困人口要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等具体安排。工作深度和力度明显加大。对可能的返贫、扶贫领域腐败等问题从完善政策、专项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门部署。可以感觉到,脱贫工作实践正在积累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这将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形成持久支持。
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还是要通过改革完善制度框架
记者:谈到供给侧,就要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您怎么理解这个实质性进展?
张立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5年就开始着力推进,它延续了我们从2012年开始的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等诸方面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理解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要围绕实体经济,围绕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目标,第二,要把聚力点放到经济体制改革上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来实现“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最重要的还是产权制度的完善,我们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来推动落后产能的顺畅退出,来推动债务的合理重组和责任追查。
另外,降成本主要是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补短板也是要通过改革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去库存,也是要通过新型城镇化来促进中小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提高和人气度的提高。实际上,这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也是需要相关改革来支持,比如,财政分灶吃饭等模式,适当地在一定的区域内转向财政并灶模式,以支持城市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城化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关键点是在改革,所以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特别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完善,还要突出“破”、“立”、“降”这三个方面的改革。破,就是通过改革,使我们的体制、机制破除无效供给的能力增强,这不是政府下指标,而是市场竞争带来有序的淘汰,也即是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去杠杆能力的增强;立,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来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降,是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所以我想,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还是要通过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通过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把推动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的制度框架完善起来。
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在更大地域形成联合 获得更大的共同利益
记者:我们也特别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也指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您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立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在全国排在前列,其发展的自身优势也比较明显。同时还要看到,就广州、深圳及其周边城市来看,其产业发展在国内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它们和香港、澳门之间产业互补的基础,我认为已经形成。
比如,香港更突出的是金融中心的特点,澳门也有自身发展的支柱产业及特点,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制造业优势比较突出。我认为,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看,内地的城市和香港、澳门之间的合作基础已经形成;从改革开放的推进看,一些城市市场环境的发展和港澳对接的条件也初步形成。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无论从软环境还是从产业基础等硬件环境来看,对接合作的基础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更大的地域内形成联合,这样大家才能获得更大的共同利益。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面向长远、精心规划,这个规划要把香港和澳门包括进来,然后在这个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和港澳之间的互利合作,将这种互利合作向更深的层面推进。这样就能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处于前沿位置的区域,打造成一个新型城镇化的典型,形成具有强大内生能力的增长极和增长带。
谈报告民生政策安排:
标准提得比较高 政策措施非常实在
记者:对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说,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个方面是,民生政策未来会如何实施,包括居民收入、医疗、教育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方面都有哪些安排?
张立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方面的安排非常实,措施也非常有力。首先,在就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约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考虑到应届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过去一些年,这些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500万人以上,再加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去年是1.72亿人左右,包括城市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以及上一年没有就业的人口等,每年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口数量仍比较多,今年的数量会更多。
因此,围绕这个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排,包括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排,扩大农民工就业等多项具体措施。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方面,提出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做出了具体务实的安排。
另外,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做出了一系列安排,我认为,这些安排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标准提得比较高,第二是措施都比较实。总体来看,围绕着民生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做到了尽最大努力,实现最好成效的安排部署。我认为完成这些任务,落实这些措施非常不容易,政府的压力相当大,这也充分表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立场和决心。
谈政策取向:
流动性不会明显趋紧 不必过于担心资金紧张
记者:在报告中,关于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还有哪些内容是您特别关注的?
张立群:除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之外,今年的就业目标增加了城镇调查失业率不超过5.5%,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我们知道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就业形势的反映不够充分,调查失业率包括了农民工等多个方面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形势的反映更全面。这次报告把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也提出来,这反映政府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充满信心的,也表明政府在民生方面非常负责任的态度。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不含糊,一定要把责任状立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个指标给我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
在居民收入增长方面,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应该看到,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所以近几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大多数是高于GDP增长水平,比如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比GDP增长率高了0.4个百分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这样的要求,特别提出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等,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政府在关注居民增收方面更加凝神聚力。
还有一个指标是今年CPI预期涨幅3%左右,一方面反映政府对今年市场形势是有信心的,从宏观经济角度讲,我们要预防两个倾向,一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紧缩。过去5、6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通货紧缩是结合在一起的。去年CPI的涨幅是1.6%,是比较低的,从今年的价格指标来看,政府判断今年通货紧缩的倾向是不明显的。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今年CPI涨幅我认为总体会比较平稳,原因在于供给的潜力较大,供给保障较充分,一旦当某些产品的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供给会很快的跟进,这就保障了价格基本稳定。
从今年财政指标看,赤字率是2.6%,这比去年预算安排降低了0.4个百分点,意味着今年财政政策更重要的是在聚力增效上发力,赤字水平不提高,意味着今年财政政策从数量角度来看,扩大的力度趋稳,但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大攻坚战,三农、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压减行政性的开支。
另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减税除费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推动税收相关的改革,在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方面进一步做细做实,提出了改革完善增值税、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一系列具体的减税除费措施。
货币政策强调要松紧适度,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我认为这表明今年流动性不会明显趋紧。从实体经济,或者是企业发展来看,不必过于担心资金紧张。
作者: 记者 赵琳琳 于梦江 谢绮珊 来源: 大洋网